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文书 > 实习报告

工程的实习报告

时间:2023-06-07 06:08:32
关于工程的实习报告3篇

关于工程的实习报告3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程的实习报告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工程的实习报告 篇1

大学期间,学院组织的实习活动于7月6号落下帷幕。在大三下半年的学习生活中,能经历人生第一次实习活动,这种感觉新奇、感慨、充实、兴奋,令人难以忘怀。

本次整个实习活动可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是在学校三甲实验室进行的01动力装置锅炉部分、汽轮机部分的实习以及在我院核动力仿真实验中心的实习,接着是在哈尔滨市内哈电集团旗下的哈尔滨热电厂、锅炉厂、阀门厂、汽轮机厂的参观实习,最后在7月2号到7月6号在北京房山区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实习部分。

第一部分的校内实习是利用同学们空闲没课的时间以及周末双休日组织起来的,总共分为三场实习活动。我的第一场实习地点是在三甲实验楼01动力装置的汽轮机部分,整场四个多小时的现场参观摸索是在我院王贺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安全地进行的。第一次走进01动力装置的汽轮机装置间,我想象中应该是崭新、整洁、紧凑的设备与现场那沾满铁锈的被掀去上汽缸的汽轮机以及遍布上下两层楼的种类繁多的设备、复杂的管系等等完全不同。还没从被现场庞大的装置所带来的震撼中缓过神来,王贺老师将我们召集到一处进行整个装置系统的详细介绍。在老师的热情讲解下我逐渐从复杂到令人眼晕的装置管系中看出了点头绪。整个汽轮机装置部分的系统组成包括:正倒车汽轮机组、主蒸汽系统、辅蒸汽系统、乏气系统、饱和蒸汽系统、润滑油系统、系统气封抽气冷却系统、凝水—给水系统、循环水系统等。归结起来所有的设备可归类为五大部分,分别是包括正车汽轮机、倒车汽轮机,可以通过调节汽轮机进气阀附近的“航行舵”达到改变不同汽轮机的运行与否及具体航速的工作工况,以适应船舶航行过程中要求航向、航速灵敏、机动变化要求的汽轮机组;做功之后的蒸汽在冷凝器中依靠循环冷却水变为凝水,凝水经历气动凝水泵获得驱动压头,流过凝水泵后管系被送至给水泵,从而将冷凝水送回一回路用于产生蒸汽的凝水—给水系统;包括主蒸汽系统、辅蒸汽系统、饱和蒸汽系统、乏气系统四个部分(从锅炉中排出的过热蒸汽分为两个管道运输,即为主蒸汽管道与辅蒸汽管道。从锅炉饱和气包导出饱和蒸汽构成饱和蒸汽系统来气,将各用气设备做功后废气汇集到乏气总管中,从而构成乏气系统)的蒸汽系统;用于润滑和冷却各装置中摩擦部件(汽轮机主轴、齿轮减速器等),以达到降低噪声、延长部件使用寿命目的的润滑油系统;用来对冷凝器中的做功之后的蒸汽进行冷却使其成为冷却水,同时供给其他需要冷却和冲洗等装置的用水的循环水系统等五个部分。

老师讲解并解答完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之后,同学们便参照图纸循着蒸汽管系逐一来摸索蒸汽的循环途径以及蒸汽整个工作过程中各种设备的功能及结构。为时半天的汽轮机装置实习虽然短暂却使我学到很多,对于各种设备的模糊、抽象的认知从单纯的课本中脱离出来,

在脑海中形成固定、具体的认识。虽然单从设备的外表来看,这些经历半个多世纪的“老家伙”如今已经锈迹斑斑,但经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摸索后,即使在现在我也对这些装置的设计思想和结构安排赞叹不已。在当时电气条件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那时的设计人员单靠简单的液压调节装置和阀门的配合便能很好的完成对蒸汽流量的分配、监控和启断,这实在令人叹服不止。

我的第二场实习是于01动力装置的锅炉装置部分,在我院杨志达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的。一走进锅炉装置间,一个表面遍布传热管道的正方体庞然大物便占据了我眼前的一切。实习之前,我只是单纯的了解到锅炉只是一个将水加热产生蒸汽并将其传送到汽轮机装置部分用于做工的设备而已,但过冷水在锅炉内具体如何循环以及饱和蒸汽、过热蒸汽如何的产生等等却不甚明了。在杨老师的详细讲解下,使我对锅炉这部分有了一个系统、正确、全面的认识。

01动力装置的锅炉部分主要是利用燃油燃烧释放的热能加热锅炉内的工作介质-水,使其产生不同品质的蒸汽,将其中产生的蒸汽输送到汽轮机中,推动汽轮机叶片进行做功,带动汽轮机轴的转动,进而带动螺旋桨或发电机转轴旋转,产生舰船前进的动力或船用电力。在整套系统中,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还附加了很多的辅助设备,如供给燃油的燃油系统,产生蒸汽和输送蒸汽的蒸汽系统,对汽轮机叶片和减速器进行润滑和冷却的滑油冷却系统,对乏汽进行冷凝和再用的凝-给水系统等等。这些系统在一起正常运行才能使01动力装置源源不断产生船舶所需的动力和电力。

在老师的提示下,我将整个锅炉装置大体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包括加热系统(从过冷水到饱和水)、蒸发系统(从饱和水到饱和蒸汽)、过热系统(从饱和蒸汽到过热蒸汽)的给水系统;将合格的蒸汽送往用户或锅炉自用气的蒸汽系统;由油库、油柜、驳油泵、燃油泵、油压油量超标阀、稳压器、丝网过滤器、燃油分配器、控制阀门、喷油头、调风器、连接管道等设备组成的燃油系统;在锅炉正常燃烧时,向锅炉内连续不断的输送燃料燃烧所需的空气,并及时从炉膛内引出燃烧产物-烟气,以保证锅炉的正常运行的鼓风系统等。而我认为整个锅炉部分的难点和重点便是在冷却水到饱和蒸汽、过热蒸汽的循环上。其具体循环过程为,经过乏汽预热的给水通过左边的给水阀送到汽包内,通过与下方水包之间两根下降管道一根上升管道,使循环水在汽包与水包循环运动的过程中被加热,逐渐由过冷水成为饱和水和饱和蒸汽。而给水首先送至汽包而不是水包,是因为汽包位置较高,可利用重力势能促进给水的循环,加热后的给水由于密度减小,利用前后密度差形成的驱动压头便可驱动给水自然循环。最终在汽包中饱和汽水混合物的饱和蒸汽通过锅炉上方连接汽包与饱和蒸汽筒的饱和蒸汽桥导入饱和蒸汽筒内。饱和蒸汽通过饱和蒸汽筒和其下方复合筒的过热蒸汽部分

之间的传热管道进行循环,饱和蒸汽逐渐被加热成为过热蒸汽,过热蒸汽储存在复合筒的过热蒸汽部分,通过出口接管送入主蒸汽管道和辅蒸汽管道。复合筒的过冷水部分则通过传热管与汽包相连,增加给水的循环效率。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习,我对锅炉和汽轮机系统有了进一步的具体的了解,对01动力装置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有了更深的认识,有效的与书本知识相结合,起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效果。在实习中,通过老师的讲解,自己摸排管路和与其他同学的交流讨论,我对01动力装置的工作原理以及工质再装置中的整个循环过程有了深刻的理解。锅炉是一个如此复杂的系统,工程中为了尽可能的提高燃料的效率采取了很多的方法,比如水冷壁技术,水在锅炉中的多次循环,给水的预热,鼓入空气的预热,采用复合筒,气包等设施来保证水循环的进行。通过实习,我认识到工程实际与理论分析的差别,许多理论上可行的东西,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要克服许多困难,采用许多设备才能做好。解了这些实际设备,我认为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应该理论联系实际, ……此处隐藏3653个字……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 目的

1. 通过对野外地质现象观察,结合室内理论学习所获知识,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

合,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普通地质学》课程的理解。

2. 通过野外对地球的外表特征,物质组成,各种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的观察,一

方面增加我们对地质工作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培养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成为“技能型”人才。

3. 加深拓宽我们所学基本理论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4. 培养我们了解地质工作的科学性,初步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5. 通过对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观察分析,教育我们认识地质工作在社会经济建

设中的重要性,加深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解,从而激发我们对即将从事的专业热情和责任感。

(二) 要求

大理-丽江地区内外动力地质现象极为丰富,通过此次实习我们要掌握一下内容:

1. 常见矿物

石英,方解石、正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石榴子

石、辉石、角闪石、黄铁矿、磁铁矿、褐铁矿等。

2. 三大类岩石

(1) 岩浆岩:橄榄岩、辉长岩、闪长岩、花岗岩、各种斑岩、玢岩。

(2)沉积岩:角砾岩、砾岩、砂岩、粉砂岩、灰岩、白云岩及过渡性岩石。

(3)变质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混合岩、大理岩、石英岩、变粒岩及

过渡性岩石。

3. 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1) 三大类岩石风化作用的特点。

(2) 西洱河、弥苴河、金沙江等河流地质作用特征及演化现状。侧重观察金沙江石

鼓段河流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特征,包括心滩、河漫滩、河流阶地的观察分

析、长江第一湾的形成原因。下关天生桥的成因及演化。

(3) 苍山东麓十八溪洪积扇,洪积裙及洪积平原。详细观察万花溪洪积扇的形状,

坡度、组合与结构、水系特征、演化过程。分析断裂活动与现代地貌的关系。

(4) 洱海形状面积、水深、水质、湖水的补给及排泄状况、地质作用特征、成因及

类型、演化特点。侧重观察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洱海东西两岸地质作用的特点;

②上关弥苴河三角洲;

③喜洲海舌,金棱岛,观音阁侵蚀与沉积特征、形成原因分析。

(5) 下关塘子铺温泉,大理蝴蝶泉的出露特征、水质、成因及类型、可利用的价值。

(6) 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的冰川作用及冰蚀地貌。

(7) 沿途观察大理-丽江地区夷平面的变化情况

4.各种内动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1) 参观禄丰恐龙博物馆:观察禄丰恐龙化石产出层状、岩性特征。

(2) 向阳(海东区)下奥陶统剖面图观察:岩性、古生物化石、岩层产状、解除关

系、沉积岩原生构造(层理,波痕等)。依据地层层序和岩层产状分析褶皱特征。作向阳乡上庄村下奥陶统第一段信手剖面图(向阳背斜西南冀)。仔细观察其中的小断层特征:断层破碎带特征,两盘运动方向等。

(3) 向阳,温泉等地断层的分析,详细分析向阳断层、要求:

①确定向阳断层存在的证据;

②确定向阳断层的性质;

③初步掌握描述断层的方法:断层产状、断层两盘地层及岩性特征、断层破碎带

特征等。

④学会画向阳断层素描图。

(4) 各种小构造的观察。西洱河及石鼓镇两地变质岩系中线理、劈理、节理、原始

层理的鉴别和褶皱构造的观察。详细观察江风寺附近片麻岩中的两组节理。

(5) 上庄村下奥陶统第一段中辉绿岩脉的观察。辉绿岩脉出露的形态、产出特征与

围岩的接触关系、侵入时代等。

(6) 点苍山和石鼓镇变质岩系的岩石类型、变质程度、变质类型及原岩分析,侧重

石鼓镇附近公路旁下泥盆统变质岩剖面的观察。

(7) 大理三塔寺、丽江古城地震遗迹的观察。参观国家地震局滇西地区地震预报实

验场。

5.程地质和环境地质

(1) 大保公路西洱河段地质灾害及防治工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边坡护理方法。

西洱河梯级电站的地质环境及其对洱海环境的影响。

(2) 莫残溪泥石流防治工程的规划,设计的问题。

(3) 引洱入宾工程,大理及虎跳峡自然生态旅游区开发中环境地质问题。

6.地质工作方法的初步培训

(1) 地质罗盘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岩层产状的测定,定向,定点的学习。

(2) 地层层序划分的基本方法及信手剖面的作法。素描图的格式、要求。

(3) 标本的采集和整理。

(4) 地质现象的记录方法和格式。

(5) 野外及室内资料的搜集整理。

(5) 地质认识实习报告书的编写。

1.3实习路线

详细交通路线见下图(图1)

实习交通路线图

图1

1.4实习区地理概况

大理的地理概况:

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山水风光秀丽多姿,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远在四千多年前,大理地区就有原始居民的活动。大理有“风花雪月”的美称,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海拔20xx米,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自治州首府驻大理市下关,距昆明市338公里。自治州总面积达29459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3.7%,坝区面积占16.3%。东西最大横距达320多公里,南北最大纵距达270多公里。大理市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南端,地处东经99°58ˊ至100°27ˊ,北纬25°25ˊ至25°58ˊ之间。是一个依山傍水的高原盆地。市境东西横距46.3公里,南北纵距59.3公里。大理州地处低纬高原,在低纬度高海拔地理条件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特点。受气候的影响,植物垂直分布变化显著,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湖滨平坝地带,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大理州辖1市8县3自治县,即: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县、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全州130个乡镇、办事处(其中民族乡17个、镇16个、办事处2个)、1098个村公所,并设有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一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州政府驻下关。20xx年末全州户籍总人口为347.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9万人;其中:

农业人口302.16万人,非农业人口45.3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75.37万人,占总人口的50.47%。人口出生率为9.9‰,死亡率为5.71‰,自然增长率为4.19‰。全州年末常住人口为349.3万人。

丽江的地理概况:

《关于工程的实习报告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