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机械实习报告三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机械实习报告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机械实习报告 篇1这次为期2周的生产见习是我们参与实践活动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在陈运玲,陈伟叙等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见习了柳州工程机械厂、柳州东风汽车厂、柳州钢铁厂、柳州力风塑料成型机厂、上汽通用五菱等5个工厂。可以说我们在这2周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没学到的知识,受益匪浅:
1。实习目的:
生产实习是我们机自专业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列入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获得基本生产的感性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同时专业实习又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业务能力及素质的重要渠道,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产业状况、了解国情的一个重要途径,逐步实现由学生到社会的转变,培养我们初步担任技术工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体验企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这些实际知识,对我们学习后面的课程乃至以后的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基础。
2。实习内容:
①掌握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及方法
②了解切削刀具方面的知识,熟悉常用刀具的结构、选择、用途等
③了解机床和数控系统的知识,特别是加工中心等典型的数控设备
④了解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方法
⑤熟悉、巩固铸造工艺及设备方面的知识
3。实习时间:
① 柳州工程机械厂—————————————6月21日整天
② 柳州东风汽车厂—————————————6月22日下午
③ 柳州钢铁厂—————————————————6月23日上午
④ 柳州力风塑料成型机厂———————6月23日下午
⑤ 上汽通用五菱公司———————————6月24日整天
⑥ 整理,写实习报告———————————6月24日———7月2日
定点实习厂
柳州东风汽车厂简介
东风柳汽公司是东风汽车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也是东风汽车公司在南方重要的载货汽车和轻型乘用汽车生产基地,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它还是国内第一家生产中型柴油载重汽车的企业,赢得了“柴油东风,柳汽正宗”的美誉。
1991年,东风柳汽创出了“乘龙”品牌并迅速形成市场知名度,奠定了“一门双杰,东风乘龙”的产品格局。
自从1997年成为国内最早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的汽车生产企业之后,东风柳汽的事业就上了一个台阶。xx年,东风柳汽公司更是推出面向公务、商务和休闲旅游用车市场的新一代多功能轻型车—东风“风行”商旅车,吹响了进军国内高档轻型乘用车市场的号角。
目前,东风柳汽已形成年产“东风”和“乘龙”商用车60000辆、“风行”乘用车30000辆的生产能力。
柳州汽车厂六个发展历程
(1) 建厂期:上世纪50年代,主要以农用机械为主。
(2) 1969年:生产出2。5t载用柳江牌卡车。
(3) 1981年:生产出柴油翻斗车,同时加入了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采用东风品牌。
(4) 1991年:柳汽生产出新品牌———乘龙(平头车)。
(5) 1997年:以75%的股权加入东风集团,成为其子公司,正式更名为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6) xx年,成立东风集团和雷诺公司
生产基地:主厂、二基地(85年始建,位于柳江县,占地为714亩)、三基地
七大车间:车桥车间、机械车间、工装车间、热处理车间、车架车间、车身车间、总装车间
四大部件:汽车前后桥、举升器油缸、车架、车身
生产线:重车线、大车线、小车线
xx年生产能力:大车60000辆 小车30000辆
乘龙精神:自立自强 创优创新 同心同德 为国为民
通过在柳汽公司车桥厂的实习,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机械加工及相关典型零件的生产技术过程。初步了解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和设备的生产过程、培养我们收集资料的能力及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我们更好地学习、掌握机械工程专业知识。
·最大限度的减少库存
·充分发挥设备效益
·改进生产组织发挥小组作用
·改善公司与员工的关系,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消除重复的错误,最大限度的降低维修率
·采用看板作业,实行准时制生产
·新产品开发采用精益措施
·改善与供应商的协作关系,变“买卖关系”为“利益共同关系”
·开展主动销售
·注重市场调查,建立快速反应顾客需求的营销系统
精益生产三种体系:质量网修、同步/精益组织、picos。
客户的热忱促动了汽车的销售,客户的热忱=美好的购买经历+美好的拥有经验。
1。 模具车间
模具中心是一个专业生产车间,主要生产汽车大型车身模具,中小型冲压板,焊夹具,冲压件检具,铸锻模。
模具快速开发系统如下:
2。塑料件厂
塑料成型车间:五台大型铸塑机,主要加工车身部件外壳模型。如:仪表板
3。车桥厂
加工:前轴;后桥壳,差速器等。
采用流水线加工运作
后 记
为期两周的实习结束了,在这期间我们总共在五个单位进行参观实习,在老师和工厂技术人员的带领下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让我对原先在课本上许多不很明白的东西在实践观察中有了新的领悟和认识。
在这个科技时代中,高技术产品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生产流程也各不相同,但不管何种产品,从原料加工到制成产品都是遵循一定的生产原理,通过一些主要设备及工艺流程来完成的。因此,在专业实习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其生产原理,弄清生产的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的构造及操作。其次,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通过实习过程见习产品的设计、生产及开发等环节,初步培养我们得知识运用能力。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了解了当代机械工业的发展概况,生产目的、生产程序及产品供求情况。
2。了解了机械产品生产方法和技术路线的选择,工艺条件的确定以及流程的编制原则。
3。了解了机械产品的质量标准、技术规格、包装和使用要求。
4。在企业员工的指导下,见习生产流程及技术设计环节,锻炼自己观察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
5。社会工作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从企业职工身上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使我们学会了企 ……此处隐藏997个字……淬火(齿面)--磨面
齿轮零件加工工艺:
粗车--热处理--精车--磨内孔--磨芯,轴端面--磨另一端面--滚齿--钳齿--剃齿--铡键槽--钳工--完工
精机公司有三个用于加工磨头体的加工中心和几台数控机床,数控机床的体积小,价格相对比较便宜,加工比较方便,加工中心有一个刀床和多个工作台同时对多个工作面进行加工,不仅避免了由于基准不重合产生的误差,提高了加工精度,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但是加工中心体积大,价格昂贵,而且对环境要求较高,这就提高了产品的成本,一般选择加工经济性较高的零件或者精度要求高的关键零件.
在精机公司的实习中,极大地丰富了自己关于零件加工工艺的知识,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在这次实习中,感触最深的是了解了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它是电子信息技术和传统机械加工技术结合的产物,它集现代精密机械、计算机、通信、液压气动、光电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和高柔性等特点,是尖端工业所不可缺少的生产设备.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数控机床都是出自国外先进制造商,无论在数量上,精度,性能指标上,中国制造业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需要我们奋起直追.
机械实习报告 篇3实践目的:理论联系实际,在特定机械领域(风机)内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实践时间:xx学年暑假 为期20天
实践地点:吉林省四平市中成风机工程有限公司(7月20日迁至辽宁 现辽宁金丰风机工程有限公司)
实践内容:风机相关的简单内容
与以往的师兄师姐们相比,我的这次暑期社会实践可以说幸运得多。在风机厂里我受到了不少照顾而不是像许多师兄师姐所说的那样到工厂里只是搬了一个月的砖头或者其他各样的体力活却没有学到什么更实际的东西。说起来,我想我的实践与其说起来是“实习”,更不如说是“学习”,因为我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无论是纯理论还是金工实习的操作在这里都几乎没有用处。前五天我的实践内容大多都是坐在工厂里的办公室里进行的,我相信,不会有哪个同学通过实践学到的.东西会比我的更理论。
当然,这样的实践也并不轻松,经过了一个月不洗澡不理发每天在自习室里学习14个小时以上的期末复习的煎熬之后在暑假实践,也同样相信,所有人都宁愿去底下搬砖头。而之后的内容则是到车间里练习装配和平衡调试等工作,虽然都只是拧螺丝之类的打下手的工作(技术工作我也根本作不了),但凡是其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几位师傅都会详细地给我讲解,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得到了更透彻的理解,之前在办公室里学到的东西也都起到了很大作用。而且和工人师傅们在一起很开心。
通过这次实践,我所认识到的最重要的是:我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在工厂里究竟有什么样的用处。在实践刚刚开始的时候,机械原理和材料力学考试才刚刚结束。本来以为这些东西都会给我的实习带来很多帮助,但实际上,它们几乎一点用处都没有(只有机械原理关于动静平衡的知识点在给叶轮做平衡时有助于我的理解和操作)。在工厂里,我们不需要通过复杂的计算去选择用料,起码在我参加实践的工厂里,常用的材料只有q235,16mn,ht250,zg45等几种,钢材常用的也只有槽钢角钢和带钢,带钢在学校的相关课程里还没有学习过。工字钢和t型钢在建筑中可能用的会多一些但是风机这里基本不用,而且槽钢的用处大多是用作支架,不用像材料力学中计算扭转时那样麻烦。而对于钢的热处理,也不会要求到组织转换那么细致,只需要知道通过怎样的工艺多长的时间能得到要求的强度刚度就可以了。
对每个部件都进行强度和刚度的校核然后对应地选取最好的用料,这是没有效率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很多部件的铸造已经有了对应的标准或者手册里有对应的经验公式,而设计中对相应的工件也都保守地达到了安全。以前不理解为什么工程力学毕业的学生不好找工作,现在明白了,没人会花钱去雇用一个掌握着自己跟本用不到的本领的大学生。虽然这样说,我并不是说在学校里学习没有必要,相反,在我发现学校里学到的东西没有太多用处的同时我竟矛盾地感觉学习这样的东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里的学习提高的不是我们的技术,而是我们的能力,而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到了工厂里我们将一无是处。
开始的几天通过看y4-73-11no20f的图纸(锅炉用离心引风机,压力系数乘以5后取整为4比转速73设计序号11机号20即叶轮直径xxmm联轴器传动叶轮安装在两轴承之间,好不容易学的东西实践报告里拿出来得瑟得瑟),对风机的一般工作原理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当然,更细节的东西不是通过几天就可以学会的,我也就放弃了更细致的研究,而之后在车间实习的时候这些细节竟也都弄懂了。在工厂里学习的好处得到了现:在看图无法理解的时候可以到楼下车间里找到对应的零件观察,比如说叶轮和调节门等相对比较复杂的零件,依然有疑问的话可以询问身边的设计者,比如说止推轴承和支撑轴承的区别。
这个型号的风机进口用的是马蹄性状的特殊式样,设计和制作都十分困难,很少应用,在车间里我没有找到对应的部件,只能想象它的样子。工程力学系的工程图学和机械原理学的都是b(似乎08的课程是a),所以对这样的方面我感觉自己没能更深入的了解更多的只是停留在表层上。当然,拿过一套风机图纸,我已经能完全看懂了。至于实际加工,没学过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学,毕竟我读的是吉大而不是“技大”,想学到工人的手艺,师傅们告诉我:“没两年时间下不来。”
这些说起来可能很多都是社会上的一些东西学生不需要去想去学,但毕竟以后我们要工作我们要赚钱我们要在社会上混我们要靠这些经验生存,和工作技术相比,这些经验同样重要。
在工厂里学到的东西是实用的是珍贵的是在学校里真的无法学到的。无奈7月末要参加新东方的英语强化班,因而实习时间就只有这短短的20天。但这20天来我所领悟到的内容充实了我这个暑假并让我大三大四两年的学习有了方向,以后参加实习实践甚至在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都不会再手足无措了。
本来以为,寒窗苦读十几年之后,我们终于可以像电影电视剧里的那些公司白领一样,拿着理想的薪水衣着光鲜地坐在窗明几几净的办公室里舒服地工作。而实际上,毕业以后,我们所能工作的地方都要紧贴工厂,每天听到的都是刺耳的加工声;我们要不时地到车间里去了解加工中的实际问题,早上刚穿的衣服会因此沾满灰尘和机油;我们要注意身边的车床和头顶的天车,因为危险就在身边一不注意就可能失去一条胳膊甚至再也醒不过来;我们可能会在工作之余休息一下和同事开个玩笑,但是就连这些玩笑都离不开自己工作的内容……
即使我们的事业再成功,即使我们为这个社会做出再大的贡献,即使我们为自己的人生经历留下再深的印迹,我们仍然是工人,我们仍然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我们仍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商学院的毕业生可能做一笔投资就能回收近百万,法学院的毕业生可能打一场官司就能得意职场,文学院的毕业生可能写一本书就能闻名天下,但是我们不行,我们只能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工作一毫米一毫米地前进,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岗位。但是我们别无选择,我们也不会后悔,我们更会以此为荣,因为我们是工科的学生,我们的选择是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