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文书 > 实习报告

网络实习报告

时间:2023-05-12 22:14:53
网络实习报告汇总九篇

网络实习报告汇总九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网络实习报告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网络实习报告 篇1

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4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69.2%,只有7.7%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26.7%的教师具有3年以上的上网经历,64.4%的教师则是近一两年内才融入网络的大潮;在上网的教师中,30%表示经常上网,9.1%每天上网;51.9%每次上网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同时,还有55.7%的教师坦陈自己很少上网,有近10%的教师称从不“触网”。

2.家里是中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场所,网吧的主要客源是中学生

过去,我们对于中学生在上网方面的行为规范教育主要针对学校、网吧等公共场所。调查表明,家里才是中学生们上网的最主要场所,应当是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重点。“按照上网的时间和次数的多少,对学校、网吧、家里进行排序”一项上,68.2%的中学生首先选择“在家里上网”,远高于首先选择“在学校上网”(28.2%)和首先选择“在网吧上网”(5.8%)。

同时,中学生也是网吧的常客。调查显示,34.4%的中学生到网吧上过网。一些网吧经营者承认,附近学校的中学生是他们的主要客源。78.3%的中学生反映,网吧管理员从不查验自己的身份,穿着校服,仍能大大方方地进去;有的中学生反映,穿校服的会被安排到较偏僻的角落。去年以来,关于“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的新规定实施后,情况已大为改善。

3.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4.网上交友已成为中学生乐于交往的形式,网友主要是同龄人 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大部分中学生保持了清醒的认识。调查显示,在“你觉得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一项中,完全不同意的占42.8%,比较不同意的占37.5%,二项合计占80.3%。但必须注意的是,7.3%的中学生仍相信“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持完全相信的态度。绝大多数(83.4%)的中学生知道网友是虚拟现实的产物,选择“不见面”;同时,也有小部分(14.3%)在网下会过面。

5.多数中学生承认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

网络是个聚宝盆,也是个大染缸,各种色情、暴力、反动信息大行其道,需要具备基本的是非判断力。调查显示,76.6%的中学生认同“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9.6%的中学生则不赞同这种看法。座谈会中,对于接触不良信息的问题,中学生们要求客观看待,不要把他们“一棍子打倒”。他们说:“请相信我们还是有判断力和自制力的。”然而,家长们的疑虑看来难以消除,特别是那些不懂得电脑、无法进行有效监管的家长,其焦虑更甚。

网络实习报告 篇2

为了掌握一些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为了为今后学习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网络课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计算机组网与网络技术实习。

我,王斌、张涵、任艳艳、欧阳天石、王子超被分在第一组,张涵任组长。

第一步是拆机子。前端带有磁铁的改锥在拆装机箱螺丝钉时很容易上手,拆机子这一步没有太大的麻烦。

拆完电脑后,我摆弄了一下各个硬件:网卡很好认,即使不看它的"D-LINK"标志,看一下它附带水晶头的插口即知;内存条也很好辨认,是直尺大小的一个绿色长条;鼠标是双飞燕的双键鼠标,手感自然比不上三键鼠标;光驱是NEC的VCD光驱(可惜不是DVD光驱,不然就可以趁空闲时偷偷看DVD影片了);硬盘是made in 马来西亚的"西部数据";至于机箱,我们的是卧式的,还有一些是塔式的。

揣摩一番硬件后,是该把它们装回去的时候了。先由我主刀安装AMD的CPU。将"零插拔力"的插口的横杆拉起,然后将CPU无针的三角对准插口无孔的三角处放下去拉下横杆即告完成。接下来是装风扇——将风扇基座的簧片卡住CPU插口侧端亦固定完毕。只是由于供我们拆装的机子是较早前的电脑,其风扇接线并不是像常规的接法一样接在主板上,而是接在电源线上,这让我略微思考了一会。

很轻松地将显卡和网卡插在(白色的)PCI插槽上、内存条插在黑色的插槽后,便要开始数据线的安装了。软驱的数据线最为明显,是分叉的,不用费劲就可以找出并装好。接下来是光驱、硬盘的数据线,因为我在家中安装过刻录机,安装它们自然不在话下。当然,这里有一个诀窍:将数据线的红色边缘朝向电源线接口那一方就不会接错了。另外,接鼠标的和键盘时发现其接口不是主流机箱接口中的绿色接口和紫色接口。

组装完毕,第三步是进行安装系统的实习。由于机子本身已经装有windows98系统,我们打算格式化系统盘后重新安装。

先是直接在C盘下输入以下命令:format c:/q,即快速格式化C盘。格式化完毕重启电脑,按"del"键进入BIOS设置界面,将启动顺序设置为"CD-ROM"优先。保存设置退出后再次重启电脑,在光驱中放入win98安装盘,光盘引导后选择"start with cd-rom......"一项,片刻后即进入win98安装界面。

小设置几下后便进入30来分钟的系统安装过程,此时可留一人值守,其他同学就可以放松放松了。

安装过程进行到某一阶段后,系统会重启。重启三次后,win98操作系统便基本安装完毕。

第四步是装驱动。由于不熟悉各驱动安装盘的内容,又没有说明书可供参考,所以几乎是挨个尝试着安装的,而且失http://败了多次。其中有一次网卡安的"XXcomX20xx"(打叉的内容记不得了)的驱动,安装完毕后倒也无故障和冲突,但却无法正常使用网卡。后来找到了D-LINK的驱动重装了一遍才算安装成功。

第五步是练习分区。这里要用到DOS的fdisk命令。其实,我以前的分区多是用XP安装盘直接分区,或是在windows xp下用"分区魔术师"分区,都比fdisk分区命令要简单得多,换句话说,我还真没怎么用过fdisk。

同先前的format命令一样,我是在安装盘的"win98"目录下调用该命令的(前提自然是在纯DOS操作平台下)。直接输入fdisk命令即进入分区菜单。

首先是删除分区。选择第三项即是删除分区功能。新的菜单里又有子菜单供你选择,依次是"删除基本分区"、"删除扩展分区"和"删除逻辑分区"。需要注意的是,删除分区时必须先删除"逻辑分区",再删除"扩展分区",最后才删除"基本分区",否则系统会提 ……此处隐藏12287个字……的都在2小时以下,更多的是一小时以下,占到50%以上。然后大二开始,上网时间有所攀升,在2小时以上,大三的时候绝大部分已经在2-5小时这个时间段了,5小时以上的也大有人在,能占到10%左右!大四估计就是随性了,想多久就多久;从性别角度来看:也有一个规律,女生的上网时间低于男生,从一年级到四年级都是如此。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女生上网时间从大二开始基本趋于稳定,不像男生,一直呈现递增趋势。这样大学生上网上网时间的比重就成橄榄球状:两边人少,中间人多,符合常规。

大学生上网为哪般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她)们他们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探究能力强,对网络信息时代的大容量信息极富好奇心里,想要知晓一切,对于网络他(她)们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独有的深情。看看他(她)们是怎样利用和看待网络的。

对于上网的目地,无论男女,大一到大三观点一致,主要是娱乐、学习,只不过大一的时候大家更多的选择学习,刚从高中阶段过渡而来的他(她)们依旧保持了勤奋好学的优良作风,以学习为重中之重。之后受大学整体氛围影响,学习热情日益衰退,日益懈怠,转而渐渐趋向于娱乐。而大四就有所区别了,面临毕业,即将步入社会的他(她)们依据自身所处的阶段,更多的选择了工作,事实上已经有一部分大三学生也表现出这种趋向。

网络对大学生影响有多大

从调查问卷上看,认为上网对学习有帮助的将近60%,占到58%,认为可以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占25%,只有12%的学生认为上网对学习不利。这就说明了当前形式下广大学生对电脑网络是持肯定态度的,至少目前他(她)们是从中受益的。 与此相关的,当问到有关上网查资料过程中,对专业学习资源的态度时,85%的学生选择了一般,认为丰富、匮乏的平分剩余比重。而对于那些最有利于学习的网站的选择,百度已深入民心,占到45%。不过选择其他的人的比重也不在少数,有30%。对于这个结果,笔者认为大学生都有自己专属的站,会从专业渠道获取相关知识。在调查过程中,小组成员还有额外的收获,从一部分学生口中获知,他们需要更为专业、实用的网站来帮助他们学习,目前的状况,只能算是差强人意!

另一方面,或者娱乐,或者学习,某些时候是需要一定的资金支出的,而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75 %的学生都有过支出,这其中涵盖有以下几层意思

1. 这些支出尤以娱乐方面为主,学习方面占很少一部分。

2. 男生在游戏方面支出的多,女生则在网购方面多于男生 。

3. 这部分支出不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

与上课时间冲突时,你是否有过因上网而逃课的经历?

面对这个问题,好多人在选择的时候有过犹豫,似乎在回避,因此最终统计数据可能与现实情况有出入。笔者认为80%以上的人有过此经历,他(她)们或者因为心情,或者因为关注某些赛事,如NBA,或者还是贪玩······总之这些可能性很大,但只要在可控范围之内,都是可接理解的,人之常情。但如果类似的现象有太多,那么就不是逃课那么简单了,长此以往,堕落就在不远,一次次的对自己的纵容,结局是很可怕的。

最后一个综合性问题:电脑网络是否已经改变了你的生活。

上网时间超5小时的人果断选择了很大程度上,而上网时间低于1小的则选择很少一部分,其余则是一定程度。也许事实并非绝对如此,但总体上应该是这样。这就足以说明网络对当今时代大学生的影响。其他方面,他(们)的学习生活离不开网络,文化生活离不开网络,日常生活甚至也伴随着网络,这样的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已经说明了一切。

以上便是我们对问卷结果的初步分析。怎样认识呢,类似问题早已有人探讨过,我们小组也有我们自己的共识。

不可否认,网络的出现是人类文化生存与传播形态上是一次重大突破,网络文化以其独特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及无政府性,正越来越多地、从不同的方面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

一是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网络上的双向或多向信息传递方式,使学生可以独立地参与讨论,自由地访问所需站点,主动了解各种信息资源,使大学生接受不同角度的建议,经过自身的判断整合形成自己的观点。

二是促进学生开放精神的树立。网络突破了地域时间限制,以先进的电子技术手段向学生适时地传播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及价值观,使青年人在一个比以往更加广泛的社会环境中积累社会知识,发展形成自己的个性,顺利参与社会生活。

三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从中获得养料,完善知识结构,学习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经验,并借助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甚至普通人的力量发现并解决问题。网络这一虚拟现实又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舞台,在这里可以大胆尝试、不断开拓。

四是网络有利于促进学生民主意识的提高,促进学生道德法制意识的健全。

可是互联网给人们带来文明进步的同时,也有相当的负面效应。由于网络环境还未形成系统的法律规范,因此,网上行为主要取决网络使用者的自觉和道德责任感。再加上网络行为具有虚拟性的特点,会造成大学生道德责任的削弱和自由意识的泛滥。网络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它给我们的心灵、情感、思想等诸多方面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垃圾邮件、色情传播、暴力恐怖、网上犯罪不一而足。上网聊天时常有颓废消极不负责任的言论情绪,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心理专家指出,长时间沉溺网吧,可带来精神心理上的严重危害。我们要在混乱中寻找方向,从诱惑中学会拒绝,从迷茫中找到希望,使自己在享受现代科技的成果中完善自己,从而顺利走完自己的大学生涯,不留下任何遗憾和悔恨,使自己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使自己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接班人。

此次调查在我院展开,因此对我院也有所借鉴意义

1、笔者认为,正式基于我院良好的管理制度,比如说科学合理的熄灯制度,用网模式造就了当前我院整体好的学习氛围。大一新生刚转入大学,还不太适应大学宽松自由环境,还不能够合理规划时间,自控能力强的还好说,对于那些自制力比较差的就需要外界的强制措施予以帮助,以使他们完美过渡;对于老鸟们,则可以使他们保持一个好的生活习惯,长此以往就是一个好的生活方式。因此停电断网这一举措要坚决实行,长期实施。

2、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这已经成为共识,老生常谈,可科学合理利用网络这个永恒的主题还是要强调。在加强网络覆盖的同时,也要加强网络建设工作,尤其是教育这方面,一定要跟得上,这二者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我院这项工作做的就挺好,开展的团日活动,其中一条主题就是科学合理的利用网络,辩论赛的时候也涉及这点,使这个主题深入人心,不给错误以有机可乘,让同学们的网络利用环境安全有序,健康自由。

3、我们小组认为,学校开展计算机课程还应该涉及到对学生日常上网的应用教育,或者创办一个组织,协会,社团,专门给学生以网络指导,使学生上网更专业,都能如愿以偿。

4、对于一些付费教育网站,学校可否统一支付,给学生提供以更丰富、更权威的网络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学习。这是广大学生所乐意看到的。

《网络实习报告汇总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