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认识实习报告汇总八篇
在生活中,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程认识实习报告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程认识实习报告 篇1一:道路与桥梁工程
实习地点:xxxx
实习时间:6.12-6.22
实习学生xxxx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学生到施工现场或管理部门去学习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施工实习不仅对学生能否在实践中演习知识技能的一种训练,也是对学生的敬业精神、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的综合检验。
土木工程的学习,不仅要注意知识的积累,更应该注意能力的培养,为此,学校为了让大家对本专业有更好的认识,在我们大二的期末,组织了一次外出实习,好让大家可以将平时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联系到实际当中。
进入路桥专业已经一学期了,可对这个专业并不十分了解,现在终于有机会可以对这个专业有个较全面的认识 ,我们感到十分的开心。
认识实习是土木工程教学计划中第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其对本土学生建立 正确的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专业知识学习态度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
实习分两部分:参观实验室模型,工地,各种建筑和路桥;听讲座。
通过本次实习参观中,我们主要了解了如下内容:1:实际观察各种路桥模型,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并了解路桥的结构,2:通过自己实地的观察并记录,了解公路的交通量,计算一般地市内公路桥梁的交通压力,3:了解板的配筋方法、施工要领。4:了解桥梁交通中的作用、及其与道路线型的主从关系。5:了解桥址选择依据,及其与河流走向的关系的内容和要求。6:了解立交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及其主要组成部分。7:了解桥梁、板桥、斜拉桥等的结构构造特点。
本次实习讲座中,我们主要了解到:1、了解路桥结构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及前景;2、了解工程建设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及前景;3、了解路桥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
目录
一:动员大会-------------01
二:交通量的测定----------02
三:参观路桥模型----------03
四:参观xxx大桥------------04
五:参观xxx大桥施工现场-----05
六:参观xxx立交桥----------06
七:听xxx的报告----------07
八:参观校内双桥-----------08
九:观看混凝土教学录象----------09
十:结束语----------------10
一:动员大会
6月12日上午7:30,我们土木6、7、8三个班到了校本部开实习动员会,两位老师对实习的安排作了详细的说明。由于大家对本部的情况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好多同学都迟到了。还好,老师没有批评我们,这让我原本因为第一次实习而紧张的心情有了很大的转变,给我们介绍实习内容的是一个上个年纪的教授,虽然岁月的皱纹已经出现在他的脸上,可是他的声音却依然铿锵有力,通过他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实习的有关时间(6月12至6月23号)目的(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地点(大部分是在xxx本市,个别是去别的地方)以及实习期间我们所应该完成的一些任务(仔细观察各种建筑的结构和构造,每天都要写一篇日记)。在这之后他有强调了实习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以前我们学校就有过因为实习期间不注意安全而出现事故的例子,所以他在说这话的时候用了很严肃的语气。因为是认识实习,我们的专业知识肯定不够应付实习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有鉴于此,老师建议我们在实习前先去图书馆借阅有关书籍,在实习期间以便弄懂和加深对实习时遇到的不明白的地方的理解
老师还交代了一下实习中的注意事项。我们要遵守实习规定的时间,按时到达和按时回来。我们要团结和互相帮助,这样我们的实习一定会顺利的完成。并且在每天的实习之后我们还要写一篇不低于200字的实习日记,记录每天的实习所得,也算是心情日记吧。
二:交通量的测定
实习日期:xxx年6月13日
实习目的:测定地市道路的交通量
实习地点:xxx大酒店路口东西方向
组员:xxxx
我们6月13号的任务是测道路交通量。我们班的学生分成了三个实习小组,每组平均10个人。上午九点左右,我所在的实习小组从宿舍出发,到达了xxx大酒店路口。虽然我们这组的人员比较少,可是我们还是各自分配了任务,一个人负责记录从东往西的汽车的数量,一个人负责记录从西往东的汽车的数量,其他两个人分别负责自行车数量的测定和摩托车数量的记录。
分好之后我们就开始测量了,我负责的是统计单位时间里汽车的数量,不知不觉的半个小时就过去了,它让很多车辆从我们眼前驶过,同时也让我们想要得到的数据出现在我们的记录纸上。数据如下:自行车:161辆,其中由北向南68辆,由南向北的有93辆
摩托车:98辆,其中由北向南49辆,由南向北的有49辆
汽车 :546辆,其中由北向南303辆,由南向北的有243辆
回到宿舍之后我们又对数据进行了分析:自行车的流量(一小时)S=2*161=312辆/H,其中由北向南S1=68*2=136辆/1H,由南向北的有S2=93*2=186辆/1H;摩托车每小时流量:M=98*2=196辆/H,其中由北向南M1=49*2=98辆/H,由南向北的有M2=49*2=98辆/H;汽车每小时的流量:N=546*2=1092辆/H,其中由北向南N1=303*2=606辆/H,由南向北的有N2=243*2=486辆/H。
实习的第一天就这样结束了,总的来说感觉还是不错的,虽然天很热,但是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这使我们对接下来的实习更有信心了!
三:参观路桥模型
实习日期:xxx年6月14日
实习目的:参观本部实验室路桥模型
实习地点:本部土木工程系实验室
组员:xxxx
在与具体的路和桥建筑接触之前,老师安排我们进行了一次各类路、桥模型的参观,当各类桥的模型展现在我们面前时,老师一边给我们讲解,一边拿起相应的模型给我们看,以前只是大概知道桥的一些构造,但今天从老师的讲解中我们知道了更详细的情况:桥梁工程是土木工程中的一个分支,它与房屋建筑工程一样,也是用砖石、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各种金属材料建造的结构工程。桥梁按其受力特点和结构体系分为:梁式桥、拱式桥、刚架桥、吊桥、组合体系桥,吊索桥、斜拉桥等。按照桥的用途、大小模型和建筑材料等方面,桥梁又分为:(1)按用途分类 公路桥、铁路桥 ……此处隐藏10895个字……力形式。
2、构造柱:
砖混结构设计中,为了加强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使建筑物在地震中避免或减轻破坏,根据抗震规范,我们设置一定数量的圈梁和构造柱,来增强和提高建筑物的抗拉、抗裂性能构造柱的设置位置的规定:规范规定无论房屋的层数和地震烈度是多少,均应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纵墙交界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外墙和内横墙交接处。楼梯间四角最好设置。上人屋面的女儿墙也应设置构造柱。跨度比较大的梁,如果不设置墙垛或垫块,也应有构造柱。而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为了加强砌块隔墙的整体性,应在砌块隔墙的适当位置设置构造柱或圈梁,具体设置位置和砖混结构的一样。
3、砌块墙构造
(1)增加砌块墙的整体性措施
a、块墙的接缝处理
砌块在厚度方向大多没有搭接,为了加强砌块墙在水平的整体性,因此砌块的长向错缝搭接要求较高。另外砌块建筑还应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圈梁。当圈梁与过梁位置接近时,往往用圈梁取代过梁。
b、设置构造柱
砌块墙的竖向加强措施是在外角、墙的转角以及外墙交接处增设构造柱,将砌块墙在垂直方向连成整体。
C、拉结钢丝网,使剪力墙与砌块在后期浇注时形成一个整体,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
(2)防潮构造
砌块的吸水性强,易受潮。在易受水的部位,如檐口、勒脚、窗台、近应做好防潮处理。如在最下层铺设3—5层砖,山景叠院在勒脚处涂1.5m厚的绝缘质防水,外加保护层。
(3)不承重设置
为了保证砌块墙不承重,应在砌块墙的顶部与楼板相接处,应用粘土砖斜砌或留20毫米的空隙,用木楔打紧,后用砂浆填缝。
4、施工缝、变形缝和后浇带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他们的作用是保证房屋在正常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或地震时有一些自由伸缩,以防止墙体开裂,结构破坏。而后浇带是在高层建筑中来代替变形缝的做法。其做法是每30米到40米留一道缝宽为800毫米到1000毫米的缝隙暂时不浇注混凝土。缝中钢筋可采用搭接接头,等荷载差不多稳定时,一般是结构封顶两个月后再浇注混凝土。后浇带都是用于建筑长度大于50米的建筑。而当建筑长度小于50米时并且是框架结构,这时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和一定的刚度,就设置单元墙来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刚度。
5、基础:
基础结构的选择与建筑物所承受的荷载,地质条件等有关。泰安地下多为坚硬的花岗岩,地基条件好,因此多为筏板,箱型基础,桩基础很少采用,我们参观的市文化艺术中心则为桩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长26—40米,桩径800mm—1200mm。采用泥浆护壁灌注桩后压浆技术、长螺旋钻孔泵送成桩后插钢筋笼施工等先进技术。泥浆循环方式有正循环与反循环两种,此处选择的为正循环。桩基础特点:
a、桩支承于坚硬的(基岩、密实的卵砾石层)或较硬的(硬塑粘性土、中密砂等)持力层,具有很高的竖向单桩承载力或群桩承载力,足以承担高层建筑的全部竖向荷载(包括偏心荷载)。
b、桩基具有很大的竖向单桩刚度(端承桩)或群刚度(摩擦桩),在自重或相邻荷载影响下,不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并确保建筑物的倾斜不超过允许范围。
c、凭借巨大的单桩侧向刚度(大直径桩)或群桩基础的侧向刚度及其整体抗倾覆能力,抵御由于风和地震引起的水平荷载与力矩荷载,保证高层建筑的抗倾覆稳定性。
d、桩身穿过可液化土层而支承于稳定的坚实土层或嵌固于基岩,在地震造成浅部土层液化与震陷的情况下,桩基凭靠深部稳固土层仍具有足够的抗压与抗拔承载力,从而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定,且不产生过大的沉陷与倾斜。常用的桩型主要有预制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钻(冲)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钢管桩等。
6、墙体保温:
外墙保温指采用一定的固定方式,把导热系数较低的绝热材料与建筑物墙体固定一体,增加墙体的平均热阻值,从而达到保温或隔热效果的一种工程做法,分为内保温和外保温,现在多为外保温。我们参观的普惠工程才采用新型的夹心保温技术即将保温材料置于外墙的内、外侧墙片之间,此种保温具有保温效果好,耐久性好等优点,但施工难度大。
7、楼盖:按施工方法分为装配式、装配整体式、现浇式。
在济南某军区建筑工地,我们参观了一种新型的现浇箱型楼盖。作为配体建筑,高度不可超过主体,为满足此要求并保证其设计净高故采用箱型工艺,实际上为无梁楼盖结构形式的一种变形。若采用有梁楼盖,由于建筑物跨度较大为满足需求,主梁高度为75公分左右,相比较而言,采用箱型楼盖只需30公分左右,在保证净高的基础上层高降低40公分左右,大大降低了建筑物的整体高度。
8、钢结构、钢筋加工工艺等
在泰安肥城一腾钢结构加工厂房,我们参观了单层钢结构厂房的构造以及其生产工艺。钢结构厂房跨度和高度较大,为保证其刚度、稳定性和抵抗风荷载需每隔6米设置抗风柱并每隔一段距离设置斜支撑以增强结构的整体性。
钢结构的连接方法有焊接,螺栓连接和铆钉连接。铆钉连接的构造复杂,用钢量大,施工麻烦,现在很少应用。焊接连接是现在钢结构最主要的连接方式。其优点是可以连接任何形状的结构,不削弱构件截面,构造简单,不需要拼接材料,生产效率高,易于采用自动化操作,连接的刚度较大,密封性能较好。缺点是因焊接过程中局部区域受到高温作用,加热和冷却不均匀使构件产生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变形。影响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和使用性能。另外,焊接质量易受材料和操作的影响,一旦发生局部裂缝容易扩展到整体。螺栓连接的优点是装拆方便,缺点是要在板件上开孔削弱构件截面。增加工作量需搭接连接体。
钢筋在建筑施工中应用广泛并且需求量大,在建筑工地上我们还认真观察了构造柱,柱,联系梁,预埋洞口,楼板,钢筋笼等的构造和钢筋加工处理。就柱子而言,三四条梁要交汇于柱,就必然要使梁的钢筋穿过柱子,这样使得柱头的钢筋十分密集,同时浇筑混凝土时也要注意密实。板的配筋一般有受力筋和架力筋,受力筋在下方,分纵横两路;架力筋在上方,也是纵横两路放着。
三、实习总结:
通过这一次认识实习,我对相关的专业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学到了很多之前未曾接触的东西,受益颇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深入工地一线的参观,使我能够将所学理论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系统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化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初步体会到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的工作特点,熟悉了工程设计与施工现场的各种技术和管理工作,在实习中,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培养,为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做好思想准备。此外,通过实习,我开阔了视野,增加了对建筑施工的理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