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灌阳实习报告
第1章?? 绪论
1.1、自然地理概况
测区位于东经111°07′~111°10′,北纬25°28′~25°31′,属广西灌阳县黄关镇管辖。县城有公路与周边各县相通,距湘桂铁路的全州、桂林站分别为60和159km。灌(阳)-百(里)二级公路自北南通过灌阳,向北经全州石塘镇在兴安百里村与322国道相接可达湖南;向南经过栗木镇在阳朔县城与321国道相连可以抵达广东;??????? 有省道与湖南道县直接相通。各实习点均有乡、村公路通行,交通比较方便 (图1)。
图1?? 灌阳地区交通位置图
灌阳县境内东、南、西群山环绕,中部为谷地。县城在海洋山脉和都庞岭山脉之间,地势南高北低,均为南北走向。东为都庞岭,主峰为韭菜岭(2009.3 m);西边是海洋山,主峰为宝盖山(1944.0m)。区域内最高为天花板(山),海拔630.3m;最低是灌江,海拔240.0m,相对高差为390.0m。灌阳东与湖南道县、江永相邻,南、西、北与本区恭城、灵川、兴安、全州接壤,总面积1863平方公里,东西最大横距38.6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0公里,有大小河流47条。主要河流灌江,全长144.23公里,由南向北贯穿全县,最后汇入湘江,属长江水系,紧邻长江中游平原。由于地处山区修路困难,交通还算比较便利。
灌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年平均气温为17.9°C,最高气温39°C,最低气温-5.8°C,年平均降雨量1538.4mm,多集中在3月份~6月份。
灌阳以农业为主,兼顾旅游、工业等。粮食以水稻为主,副产小麦、红苕;经济作物有油茶、花生、药材(如黄柏和厚朴等)、雪梨、橙子、枣子--尤以蜜枣闻名,为广西麻类和水果主产县之一。名胜古迹有赤壁山、清孝义可风坊等。灌阳县境内矿藏种类多,但规模都不大,有萤石、钨、锡、氟石等。
灌阳现属桂林市十二县之一,全县总人口27.03万人,辖3镇6乡(灌阳镇人口约20000),138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1517个自然村;以汉族为主,还有壮、瑶等族,生习无大别。县政府驻灌阳镇胜利路33号,距桂林市区159公里,距首府南宁627公里。
灌阳实习区主要集中分布在灌阳县城以西、陈王塘以东地区,少数区域地质踏勘路线西至九牛河油麻石,东到都庞岭林场等地。
1.2、前人研究概况
灌阳地区内地层曾经历过剧烈的构造运动,造成其地质概况复杂而全面,因此具有良好的探索和研究价值。曾有许多学者和相关单位对本区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有:
冯景兰(1929年)、李四光(1937年)、王嘉荫(1943年)对本区进行了路线地质调查,且有李四光著的《南岭何在》一书。
赵金科、张文佑(1952年)在本区编制了1:25万区域地质图。
1956-1959年,吴磊伯在本区进行过地质调查,并著有《湖南地质构造系统》一书。
1960年,中南大学在本区编制了1:20万地质图及地质报告。
1982年,广西第一地质队完成贵东等五幅1:5万地质图及说明书。
桂林理工大学(原桂林冶金地质学院)自1985年把本区作为填图和科研基地以来,对本区进行了1:10000地质填图,一批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如欧阳成甫、李少游、张家志等对本测区的地层、古生物、构造、岩浆岩等进行了仔细的调查研究并取得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在近30年的实习基地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教 学改革成果一等奖 (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优秀奖 (1989年) 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989 年、2005 年)等。
1.3、工作任务和工作量
1.3.1? 踏勘
为了概括了解区域和测区各时代地层特征、层序和所含化石及相标志,了解本区主要构造及其组合特征,学会定点、记录、采集各种标本以及做随手剖面图等工作方法,根据教学的需要,在填图之前,安排了五条踏勘路线。
路线Ⅰ:九牛河油麻石→仁义电站
观察内容与要求:
1、海洋山花岗岩岩石学特征
2、海洋山花岗岩与下泥盆统(D1)地层沉积接触关系
3、下泥盆统(D1)与中泥盆统跳马涧组(D2t)地层沉积岩岩石学特征
4、观察泥盆统地层中小构造现象
5、做1:10000信手剖面图
路线Ⅱ:吴家北→池家坝
观察内容:
1、观察中泥盆统(D2)及上泥盆统(D3)的地层格架
2、观察棋子桥组(D2q)、佘田桥组(D3s)、锡矿山下段、锡矿山上段和邵东祖五套地层的岩石学特征
3、做1:10000信手剖面图
路线Ⅲ、都庞岭林场
观察内容与要求:
1、观察都庞岭岩体的岩石学特征
2、观察都庞岭岩体与寒武系侵入接触关系及断层接触关系
3、做1:10000信手剖面图
路线Ⅳ:下车田→灌江边
观察内容与要求:
1、观察上奥陶和下泥盆统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关系
2、观察灌阳复式向斜东翼的地层格架
3、做1:10000信手剖面图
路线Ⅴ:陈王塘→电视塔
观察内容与要求:
1、观察填图区的地层格架及构造行迹
2、做1:10000信手剖面图
1.3.2??? 实测地质剖面
1、目的意义
在踏勘以后,地质填图之前(特殊情况例外),必须进行实测地层剖面工作。其目的是:(1)了解地层层序、岩相、厚度、接触关系、化石组合、矿产赋存等情况;(2)划分地层、确定填图单位;(3)了解沉积旋回、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地质发展史。
2、步骤
(1)踏勘
(2)选择剖面位置、由于本次是老师带队,老师已经确定好了路线,所以不用我们自己去确定剖面位置。
(3)野外实测。由每个大组进行自己的测量,人员的分工由大组长安排。①导线量测:包括导线编号(必要时打木椿)用皮尺丈量导线距离(即斜距),用罗盘量行进方向的方位角和坡度角(仰角为正、俯角为负)。由前侧手和后侧手负责。为保证导线方位角及坡度角测量的准确性,两个测手同时测量,相对误差力求不超过2°,取其平均值。②分层。由分层员(一人或多人)仔细 观察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岩类、化石等,从而提出分层意见并确定分层位置。分层员应组织整个实测剖面的工作。③样本、样品的采集及产状测量。具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石、化石等都应采集标本。凡产状变化较大的地方都应进行产状测量。它们的位置均按地层走向与导线交点计算。④绘图。绘制剖面草图。主要是将大致的地形(包括一些陡壁、沟谷等)、导线号、分层、构造等反映出来。作为校正和补充实测剖面记录,绘制正式实测剖面图的参考。⑤记录。按“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记录。
(4)室内整理。①检查、校对剖面记录、剖面草图及标本三对照。②计算平距、高差、(累积)高程、假倾角、γ角及真厚度等。③用投影法绘制实测剖面图。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