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机械生实习报告4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机械生实习报告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机械生实习报告 篇1这次为期2周的生产见习是我们参与实践活动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在陈运玲,陈伟叙等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见习了柳州工程机械厂、柳州东风汽车厂、柳州钢铁厂、柳州力风塑料成型机厂、上汽通用五菱等5个工厂。可以说我们在这2周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没学到的知识,受益匪浅:
1.实习目的:
生产实习是我们机自专业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列入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获得基本生产的感性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同时专业实习又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业务能力及素质的重要渠道,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产业状况、了解国情的一个重要途径,逐步实现由学生到社会的转变,培养我们初步担任技术工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体验企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这些实际知识,对我们学习后面的课程乃至以后的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基础。
2.实习内容:
①掌握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及方法
②了解切削刀具方面的知识,熟悉常用刀具的结构、选择、用途等
③了解机床和数控系统的知识,特别是加工中心等典型的数控设备
④了解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方法
⑤熟悉、巩固铸造工艺及设备方面的知识
3.实习时间:
① 柳州工程机械厂-------------6月21日整天
② 柳州东风汽车厂-------------6月22日下午
③ 柳州钢铁厂-----------------6月23日上午
④ 柳州力风塑料成型机厂-------6月23日下午
⑤ 上汽通用五菱公司-----------6月24日整天
⑥ 整理,写实习报告-----------6月24日---7月2日
定点实习厂
柳州东风汽车厂简介
东风柳汽公司是东风汽车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也是东风汽车公司在南方重要的载货汽车和轻型乘用汽车生产基地,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它还是国内第一家生产中型柴油载重汽车的企业,赢得了“柴油东风,柳汽正宗”的美誉。
1991年,东风柳汽创出了“乘龙”品牌并迅速形成市场知名度,奠定了“一门双杰,东风乘龙”的产品格局。
自从1997年成为国内最早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的汽车生产企业之后,东风柳汽的事业就上了一个台阶。XX年,东风柳汽公司更是推出面向公务、商务和休闲旅游用车市场的新一代多功能轻型车-东风“风行”商旅车,吹响了进军国内高档轻型乘用车市场的号角。
目前,东风柳汽已形成年产“东风”和“乘龙”商用车60000辆、“风行”乘用车30000辆的生产能力。
柳州汽车厂六个发展历程
(1) 建厂期:上世纪50年代,主要以农用机械为主。
(2) 1969年:生产出2.5t载用柳江牌卡车。
(3) 1981年:生产出柴油翻斗车,同时加入了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采用东风品牌。
(4) 1991年:柳汽生产出新品牌---乘龙(平头车)。
(5) 1997年:以75%的股权加入东风集团,成为其子公司,正式更名为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6) XX年,成立东风集团和雷诺公司
生产基地:主厂、二基地
(85年始建,位于柳江县,占地为714亩)、三基地
七大车间:车桥车间、机械车间、工装车间、热处理车间、车架车间、车身车间、总装车间
四大部件:汽车前后桥、举升器油缸、车架、车身
生产线:重车线、大车线、小车线
XX年生产能力:大车60000辆 小车30000辆
乘龙精神:自立自强 创优创新 同心同德 为国为民
通过在柳汽公司车桥厂的实习,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机械加工及相关典型零件的生产技术过程。初步了解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和设备的生产过程、培养我们收集资料的能力及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我们更好地学习、掌握机械工程专业知识。 机械加工工艺方面我们重点了解了左壳–锥齿轮差速器这一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听了有关技术人员对其的具体分析。并记下了该零件的工艺过程卡和工序卡等工艺文件。具体如下:(对应的工艺过程卡、工艺简图和工序卡见附录)
由于汽车转弯时,左右两边轮子的行程不同,所以转速不同,为防止转弯时出现滑动、滑拖现象,必须使用差速器调节两边轮子的转速。左壳–锥齿轮差速器是用来固定支承轴承,防止微尘和外来颗粒侵入到锥齿轮差速器里面和防止锥齿轮差速器里面的润滑油外泻。零件结构比较简单,在结构上成对称分布。生产纲领约为63000个,属于大批量生产。
零件一般是由毛胚加工而成。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毛胚主要有铸件,锻件和冲压件等几个种类。铸件是把熔化的金属液浇注到预先制作的铸型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获得的零件毛胚。在一般机械中,铸件的重量大都占总机重量的50%以上,它是零件毛胚的最主要来源。铸件的突出优点是它可以是各种形状复杂的零件毛胚,特别是具有复杂内腔的零件毛胚,此外,铸件成本低廉。其缺点是在其生产过程中,工序多,铸件质量难以控制,铸件机械性能较差,锻件是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用,加热后的金属胚料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的零件毛胚。锻件的结构复杂程度往往不及铸件。但是,锻件具有良好的内部组织,从而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所以用于做承受重载和冲击载荷的重要机器零件和工具的毛胚,冲压件是利用冲床和专用模具,使金属板料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的制体。冲压通常是在常温下进行,冲压件具有重量轻,刚性好,尺寸精度高等优点,在很多情况下冲压件可直接作为零件使用。选择毛胚还应该考虑的原因
(1)零件的力学性能要求 相同的的材料采用不同的毛胚制造的方法,其力学性能有所不同。铸铁的强度,离心浇注,压力浇注的铸体,金属型浇注的铸体,沙型浇注的铸体依次递减;钢质零件的锻造毛胚,其力学性能高于钢质棒料和铸钢体。
(2)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外廓尺寸,直径相差不大的阶梯轴宜采用棒料。相差较大时宜采用锻件。形状复杂的毛胚不宜采用金属型铸造。尺寸较大的毛胚,不宜采用摸锻,压铸和精铸。多采用沙型铸造和自由锻造。外型复杂的小零件宜采用精密铸造的方法
(3)生产纲领和批量 生产纲领大时宜采用高精度与高生产率的毛胚制造方法,生产纲领小时,宜采用设备投资小的毛胚制造方法
(4)现场
生产条件和发展 ……此处隐藏3995个字……。从技术人员口中得知轴类零件加工的典型工艺路线是毛坯及其热处理→预加工→车削外圆→铣键槽等→热处理→磨削。在接下来的车间里我看到滚轴装配的全过程。首先将轴承和壳体孔清洗干净,然后在配合表面上涂润滑油。根据尺寸大小和过盈量大小采用压装法、加热法或冷装法,将轴承装入壳体孔内。轴承装入壳时,如果轴承上有油孔,应与壳体上油孔对准。装配时,特别要注意轴承和壳体孔同轴。为此在装配时,尽量采用导向心轴。轴承装入后还要定位,当钻骑缝螺纹底孔时,应该用钻模板,否则钻头会向硬度较低的抽承方向偏移。由于装入壳体后轴承内孔会收缩,所以通常应加大轴承内孔尺寸,轴承(铜件)内孔加大尺寸量。使轴承装入后,内孔与轴颈之间还能保证适当的间隙。也有在制造轴承时。内孔留精铰量,待轴承装配后,再精铰孔,保证其配合间隙。精铰时,要十分注意铰刀的导向,否则会造成轴承内孔轴线的偏斜。在整个过程中,注意里要非常集中,一点差池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在这个科技时代中,高技术产品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生产流程也各不相同,但不管何种产品,从原料加工到制成产品都是遵循一定的生产原理,通过一些主要设备及工艺流程来完成的。
在这里,我比较全面地了解机械加工及相关典型零件的生产技术过程。初步了解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和设备的生产过程、培养了收集资料的能力及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我更好地学习、掌握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在实习中也感到了生活的充实和学习的快乐,以及获得知识的满足。真正的接触了社会,使我消除了走向社会的恐惧心里,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社会。同时,也让我们体验到了工作的艰辛,了解了当前社会大学生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促使自己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为自己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这次实习我知道生活的艰辛和工作的乐趣,在机械加工这一方面我还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还需要学习。在今后是生活和学习中我会更加努力。这样的学习使我的脑海中对机械有一个大体的轮廓,让一个个零件的加工都在我的眼前运作。突然感觉古人的那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颇有道理。我相信有了这些实践的感性认识,我们以后必能更有针对性地学习理论知识。在此,我感谢工厂的友情合作,感谢工厂师傅们的精心的教导。为了明天,我会更加努力地奋斗!
机械生实习报告 篇4实习目的:理论联系实际,在特定机械领域(风机)内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实习时间:20xx学年暑假 为期20天
实习地点:xx省xx中成风机工程有限公司(7月20日迁至辽宁 现辽宁金丰风机工程有限公司)
实习内容:风机相关的简单内容
y4-73-11no20f型锅炉离心引风机设计了解(图纸)
风机选用手册学习
cad练习
机械装配、动平衡调整等
实习总结:
与以往的师兄师姐们相比,我的这次暑期社会实习可以说幸运得多。在风机厂里我受到了不少照顾而不是像许多师兄师姐所说的那样到工厂里只是搬了一个月的砖头或者其他各样的体力活却没有学到什么更实际的东西。说起来,我想我的实习与其说起来是“实习”,更不如说是“学习”,因为我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无论是纯理论还是
金工实习的操作在这里都几乎没有用处。前五天我的实习内容大多都是坐在工厂里的办公室里进行的,我相信,不会有哪个同学通过实习学到的东西会比我的更理论。当然,这样的实习也并不轻松,经过了一个月不洗澡不理发每天在自习室里学习14个小时以上的期末复习的煎熬之后在暑假实习,我也同样相信,所有人都宁愿去底下搬砖头。而之后的内容则是到车间里练习装配和平衡调试等工作,虽然都只是拧螺丝之类的打下手的工作(技术工作我也根本作不了),但凡是其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几位师傅都会详细地给我讲解,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得到了更透彻的理解,之前在办公室里学到的东西也都起到了很大作用。而且和工人师傅们在一起很开心。
通过这次实习,我所认识到的最重要的是:我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在工厂里究竟有什么样的用处。在实习刚刚开始的时候,机械原理和材料力学考试才刚刚结束。本来以为这些东西都会给我的实习带来很多帮助,但实际上,它们几乎一点用处都没有(只有机械原理关于动静平衡的知识点在给叶轮做平衡时有助于我的理解和操作)。在工厂里,我们不需要通过复杂的计算去选择用料,起码在我参加实习的工厂里,常用的材料只有q235,16mn,ht250,zg45等几种,钢材常用的也只有槽钢角钢和带钢,带钢在学校的相关课程里还没有学习过。工字钢和t型钢在建筑中可能用的会多一些但是风机这里基本不用,而且槽钢的用处大多是用作支架,不用像材料力学中计算扭转时那样麻烦。而对于钢的热处理,也不会要求到组织转换那么细致,只需要知道通过怎样的工艺多长的时间能得到要求的强度刚度就可以了。对每个部件都进行强度和刚度的校核然后对应地选取最好的用料,这是没有效率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很多部件的铸造已经有了对应的标准或者手册里有对应的经验公式,而设计中对相应的工件也都保守地达到了安全。以前不理解为什么工程力学毕业的学生不好找工作,现在明白了,没人会花钱去雇用一个掌握着自己跟本用不到的本领的大学生。虽然这样说,我并不是说在学校里学习没有必要,相反,在我发现学校里学到的东西没有太多用处的同时我竟矛盾地感觉学习这样的东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里的学习提高的不是我们的技术,而是我们的能力,而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到了工厂里我们将一无是处。
开始的几天通过看y4-73-11no 20f的图纸(锅炉用离心引风机,压力系数乘以5后取整为4比转速73设计序号11机号20即叶轮直径xxmm联轴器传动叶轮安装在两轴承之间,好不容易学的东西实习报告里拿出来得瑟得瑟),对风机的一般工作原理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当然,更细节的东西不是通过几天就可以学会的,我也就放弃了更细致的研究,而之后在车间实习的时候这些细节竟也都弄懂了。在工厂里学习的好处得到了体现:在看图无法理解的时候可以到楼下车间里找到对应的零件观察,比如说叶轮和调节门等相对比较复杂的零件,依然有疑问的话可以询问身边的设计者,比如说止推轴承和支撑轴承的区别。这个型号的风机进风口用的是马蹄性状的特殊式样,设计和制作都十分困难,很少应用,在车间里我没有找到对应的部件,只能想象它的样子。工程力学系的工程图学和机械原理学的都是b(似乎08级的课程是 a),所以对这样的方面我感觉自己没能更深入的了解更多的只是停留在表层上。当然,拿过一套风机图纸,我已经能完全看懂了。至于实际加工,没学过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学,毕竟我读的是吉大而不是“技大”,想学到工人的手艺,师傅们告诉我:“没两年时间下不来。”
对《通风机选型实用手册》(孙研主编)的学习,我没能进行得太久,只和之前的图纸对应着看了不到200页,因为里面的东西实在是太过于专业让我短时间内无法理解(说是手册,实际厚度达到了1129页)。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我们都觉得教材里的理论部分比公式部分更好理解,而看过专业书籍之后我的感觉正好相反:通过在学校里的学习和训练,我觉得这种书里的公式都不是很难,而对专业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