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文工作总结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文化工作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塑造城区先进文化品格,着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群众文化事业各方面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为促进我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打造区域活动品牌,构筑文化发展平台。实践表明,借助各地文化资源,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对打造区域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今年,我们着力抓好以下几项重要的文化活动:(一)举办“春天之约”北仑区新春惠民演出活动。引进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冠军“走进北仑”大型演唱会和江苏宿迁歌舞团“快乐北仑、迎春晚会”2场活动在体艺中心举行,期间还在区影剧院放映《三枪拍案惊奇》电影大片,所有票子都免费分发给学生代表、大中型企业职工代表、乡村农民代表、社区居民代表、外来建设者代表和我区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届人士,让广大人民群众不出区域就能观看内容丰富、风格多样、雅俗共赏的文化艺术节目,共享文化大餐。(二)继续打造海享文化大舞台。自去年成功搭建“海享文化大舞台”以来,这一品牌活动深受广大居民群众的欢迎,也受到我区各业余文艺团队的拥护,歌舞、小品、曲艺、综艺等节目应有尽有,丰富多彩。“海享文化大舞台”真正成了“群众创建”、“群众参与”、“群众享受”的阵地和载体、调动了基层业余文艺团队参与文化积极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区域文化软实力的目的。到11月底区级已组织演出各类节目48场,各街道(乡镇)演出各类节目?场。并推出了海享大舞台的主题歌、主题词以及形象标识,为强化群众对海享文化的品牌认知,进一步提升其内涵,努力将海享大舞台打造成北仑“草根文化”精品打下了基础。今年,海享大舞台还被评为宁波市基层十大群文活动。(三)组织北仑区第三届外来建设者文化艺术节。每两年举行一届的外来建设者文化艺术节至今年已是第三届了,广受外来建设者欢迎。从4月29日开始到5月21日,“共享一片蓝天”第三届外来建设者文化艺术节又拉开了帷幕,其间,全区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包括经典电影进外来建设者集居地、“一封家书”外来建设者书信征集活动、“透视生活”外来建设者摄影作品展等10项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让外来建设者从中享受到了一场场丰富的文化大餐,满足了他们多层次、多方位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达到传播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同时也形成了健康向上、和谐美好的文明新风尚。(四)上海世博园尽展北仑风情。组织近150名演职人员赴上海世博园参加宁波北仑专场文艺演出。5月8日上午,一台具有北仑浓郁民俗特色、展示北仑人民精神风貌的“五洲大港快乐启航”综艺表演亮相上海世博园城市广场。节目包括打击乐、舞狮等组合《中国红》、少儿民间舞《跑马灯》、歌舞《让爱住我家》、《爱在人间天堂》、舞蹈《青青江南》和歌组合《采茶舞曲》、民间舞蹈《穿山造趺》等。五洲大港快乐启航”北仑专场的50分钟文艺演出是以传统的民间、民俗文化内容为基础框架,充分挖掘、展示具有北仑地方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同时结合北仑港口地域特色的独特优势,荟萃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精彩节目,借助上海世博会这一展示平台,全面展示北仑大港风采。7月4日上午,我区组织了为期一周的上海世博会滕头馆“北仑周”系列活动。在活动周期间,北仑地方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展示和富有浓郁时代气息的歌舞表演,为参加世博会的游客奉献一场异彩纷呈、地方特色浓郁的文化快餐。(五)组织“我们的节日”文化活动,让传统民俗和节庆活动都打上文化的烙印。元宵节期间,在读者公园举办欢庆元宵系列活动,舞龙、猜灯谜、包汤圆、剪纸,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看;元宵焰火晚会热烈纷呈,让整个元宵佳节充满欢乐和精彩。清明节期间,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放飞风筝系列活动。4月3日、17日,我区分别组队参加了宁波市“相约老外滩”风筝制作技艺展示和宁波大剧院广场风筝放飞活动。在此次由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的 “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放风筝系列活动中,我区选手获得多个奖项,区文化馆获得优秀组织奖。端午节“江南情&8226;端午乐”北仑区民乐展演暨传统小吃制作展示活动,以品尝美食和传统民间文化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吸引了众多观众参与,广受好评。中秋节“中秋月韵”诗歌朗诵会,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进一步引导了广大群众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参与传统节日,为朗诵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七.一前夕,海享大舞台举办“想唱就唱 快乐你我”红歌演唱会,20多名歌手唱红歌、缅先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9周年。国庆前夕,在北仑影剧院广场举行“祝福中国”—— 国庆歌‘千余名北仑市民欢聚一堂,用嘹亮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在浙江省第二十三个老人节到来之际,海晨艺术团的演员们在
[莲山 课件] 大碶街道邬隘老年协会大礼堂用一场精彩的歌舞演出为老人们送上了节日的祝福。(六)举办北仑区第五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月活动。5月18日—6月16日成功举办“文化遗产、在我身边”—北仑区第五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月活动。期间举办了北仑民间藏品系列展-—“灵石奇葩”石趣轩精品藏石展暨开幕式、探古寻幽”系列活动—北仑市
民走进考古现场活动、“我们的记忆”北仑流动博物馆活动、《北仑文博》办刊座谈会、邵克萍家族艺术陈列馆开馆仪式、“江南情·端午乐”北仑区民族乐队展演暨传统小吃现场展示、公布第三批北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批北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和代表性传承人等九项活动。通过系列活动的举办,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七)组织“北仑区未成年人读书节”活动。5月19日至6月16日成功举办了“北仑区未成年人读书节”活动,先后开展了向广大青少年及社会读者发布推荐百种优秀读物;校园特色读书活动展;图书交换活动;电影伴我成长——爱国主义电影展播;“小小书虫”查字典比赛;外来务工子女“我最喜爱(向往)的书籍”主题征文活动;与教育专家面对面——“阅读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主题讲座;“我爱我家”家庭读书知识竞赛等八项主题活动。通过系列读书活动和社会实践,引导广大青少年从书中、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增强道德意识,践行道德规范,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德。(八)协助、策划好第二届国际港口文化节。7月28日至31日我区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宁波国际港口文化节,期间以“和谐共享海洋时代”为主题,集中开展了“五洲大港”国际港口风情摄影艺术展、宁波国际美食文化博览会、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暨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项目奠基仪式、“向世界说明”主题活动、港口文化节开幕式及晚会、国际港口与城市发展论坛、“牵挂”宁波帮一封家书朗诵晚会、世博媒体访宁波活动八大活动,全区人民积极参与同乐共庆这一重大节日,全面展示了北仑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成就,进一步提升了北仑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作贡献 ……此处隐藏2393个字……创作研修班、合唱与指挥培训、小品作品加工会等艺术走近大众、文艺沙龙等活动50多次,港城文化长廊展出了《虎年迎春国画作品展》、《海濡之士——北仑文化名人推荐展》、《迎世博剪纸展》等展览近20余期,这些培训、展览、讲座和展览等均免费向群众开放,受到广泛好评。为提高我区文化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拓宽思路,创新工作,更新理念,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1月18日,我区举办了为期两天的文化骨干培训班,来自北仑区文化馆和各乡镇、街道文化站负责人及业务干部共40余人参加了培训,特邀请了宁波市文化局文艺处处长汪志铭和浙江省群艺馆理论调研信息中心主任王全吉分别就《加强文化站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进行了专题讲座,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性。二是图书馆充分发挥文化教育宣传主阵地作用,全年正常开馆接待读者,坚持无节假日,无馆休日,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服务。全年共接待读者18.1万人次,借还图书18.7万册,新增图书15724册,新增借书证3067只。全年新增图书流通站8家、北仑区未成年人阅读基地1家,并向阅读基地赠送少儿益智类、教育类等图书500余册。通过建立图书流通站和送书下乡等活动,让更多的图书走进企业、走进学校,充分发挥了图书应有的作用。同时开展了以“世界读书日”、“北仑区未成年人读书节”、“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你点书,我买书”等为主题的各类读书活动十余次,大大增加了来图书馆读书的人气指数,营造人人爱书、读书的良好社会风气,树立了图书馆的公共形象。三是博物馆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努力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区博物馆共接待观众4.9万人次,团队57个,被国家文物局审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积极举办临时展览,努力为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陈列展览。今年,举办了《北仑区百件民间收藏精品展览》、《“灵石奇葩”——“石趣轩”收藏精品展览》,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继续打造“北仑流动博物馆”品牌,进一步拓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流动博物馆”——“中国现代物资供应票证展”、“中华纸币展”、民俗文物展、毛主席像章展、近代经济票证展先后开进企业、社区、农村、学校、部队进行巡回展览,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此外,我们还进一步完善了全省公共文化数据(北仑区一系列数据)采集工作;承办了本届人大、政协6件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的.答复;完成了陈立幸书记公开与网民沟通交流中的问题答复;还召开了5次文化站长会议,对全区各阶段的文化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促进了全区公共文化的繁荣和均衡发展。四、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凸显保护文化遗产成果。(一)三普实地调查阶段工作任务全面完成,成果丰硕。今年,区文物普查队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补充调查春晓镇严坑庙、戚家山街道浃水大闸、白峰镇太平岙巡检司城遗址等不可移动文物。同时,按照省市专家组的验收意见和建议,对野外调查资料进行整改完善,并完成最终数据上报。目前,我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已通过国家文物局普查办整体验收。三普第二阶段,我区共普查不可移动文物408处,调查登记(录入数据库)不可移动文物346处。其中复查38处,占登记总数10.98%,新发现308处,占登记总数89.02%;一般登记不可移动文物信息点62处。这一成果的取得极大地丰富了我区的文化遗产资源。(二)边查边保,多种手段将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有效纳入文物保护体系。为更好地巩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最新成果,向上级文物部门报送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推荐材料,并陪同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对已申报第七批国保单位的梅山盐场旧址进行实地核查。无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推荐的数量和质量均创我区历史纪录。10月21日揭晓的宁波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我区推荐的鄞镇江桥、钟观光故居、曹莘耕故居、枝夹岙墓群、虞家后新屋、梅山盐场筹备处旧址、瑞庐等7处榜上有名。目前,我们正在制定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徐圣禅故居“塔峙圃”的修缮方案。年内,我们还将推荐申报第四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核定公布第十一批区级文物保护点。(三)稳步推进“四有”工作,夯实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保护基础。会同区规划分局、国土分局,对我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进行初步划定,并向文物保护单位所在街道、相关主管部门及相邻利害关系人征求意见,形成了《北仑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方案》,经区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后,由区人民政府发文公布。10月中旬完成项氏宗祠、瑞岩寺藏经阁、虞家后新屋和姚燮故居等4处新增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点)保护标志文物说明牌制作安装工作。(四)继续实施巡视检查制度,切实加强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的日常管理。目前我区的文物巡查制度完善,区文物行政部门、街道乡镇文物保护小组、责任文保员、业余文保员四级检查巡视,做到文化站每月都有检查报表上报、责任文保员每周进行巡查、区文物部门每季度开展抽查,及时保障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安全,目前我区的不可移动文物完善率基本达到95%。(五)继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在完成《甬上风物——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北仑卷)》编写工作后,今年着手开展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北仑卷的编写工作。期间,我们多次召开会议,商定了初步目录,从全区各乡镇街道620多个项目中精选出90多项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把涉及到各乡镇街道的项目分别进行了任务分解。对编写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目前整个编写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编写人员也投入到进一步调查采访和编写工作之中。(六)重视民间文艺人才的保护和培养。为促进我区民间文化艺术的有效传承和弘扬,重视培养和保护为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作出较大贡献的优秀民间文艺人才。今年,我区乐炳成、乐翠娣、唐美定、周翠珠、傅信阳等6位民间艺术家被授予首批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称号,同时也公布了乐炳成等12人为首批北仑区“优秀民间文艺人才”,并进行了表彰和奖励。9月20日下午,我区民间文艺人才座谈会在区文化馆举行。座谈会上,来自全区的12位优秀民间文艺人才畅所欲言,互相交流经验,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了交流和探讨。这些民间文艺人才代表了我区民间文艺发展的较高水平,其作品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集中体现了北仑民间文化的魅力和成果。(七)多项非遗项目入选市、区名录。在今年公布的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全市55项民俗民间艺术、技艺项目入选,其中北仑有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入选第三批名录的是:民间文学“乐涵的传说”,传统舞蹈“沃家狮象窜”、“梅山舞狮”,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水浒名拳”,传统美术“脱胎漆器”,民俗“纱船”、“葛仙翁信俗”。民间美术“新碶民间剪纸”,传统技艺“锡器制作技艺”、“木杆秤制作技艺”作为扩展项目入选第二批名录。小港街道文化站、梅山乡文化站、高塘小学等10家单位被命名为市级传承基地,柯建云、傅信阳、张其培等11人成为市级传承人。同时,我区公布了“王安石的传说”等12项民族民间艺术、技艺等项目为第三批北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碶街道文化站等11个单位为第二批北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柯建云等9人为第二批北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